進階參考
對國語應有的認識
國語的聲調
變調
輕聲
一字多音問題
雖然國語的四調可以用趙元任的「五度制調值標記法」來理解,但如果仔細分析,會發現其實我們在說話時,不是每一個二聲字都說成 35 的調值,也不會把每一個四聲字都唸成 51 的調值,一聲字也不見得全是 55 調值,而三聲字則更少真正唸成 214 的。
回想一下,銀行的臨櫃牌號播報系統,會如何用電腦語音來「說」這句話?「來賓-五--百--六 十 二號,請到 十 二號 櫃台 辦 理。」想模仿電腦語音系統「說話」嗎?──其實也不太難,只要強迫自己很機械化地將每一個字,都按照它的本調完整發音就對了。
人不是機器。我們說話時,會不自覺地將每個字詞的音調,根據前後文略作調整,以便說話流暢,並適度強調出重點,讓聽的人更容易明白我們想表達的意思。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話時,許多字會不完全按照它原有的音高,甚至產生「變調」的現象。例如,下面這句話,有可能說成這樣的聲調:
我 |
們 |
比 |
比 |
看 |
|
誰 |
的 |
本 |
事 |
大 |
21 |
3 |
35 |
2 |
32 |
|
35 |
3 |
1 |
32 |
52 |
當然,不同的人以及在不同的情境下,說出的調值都可能不盡相同。上面那句話中的「我」和「本」字都沒有唸成 214(全三聲),而是唸成只有下沈、沒有上揚的「半三聲」;另外,第一個「比」字受後一個「比」字的影響而改變成 35(二聲)的調值。而同是四聲字的「看」、「事」和「大」字,也都沒有唸成正常四聲的 51 調值。其中「看」字和「事」字,因為分別處在「比比看」和「本事」詞語之末,所以有輕化現象;「大」字因為在句尾要形成疑問語氣,所以沒有如正常四聲字降至最低。
在這裡,我們先討論國語中最顯著的變調問題,包括「三聲字的變調」和「一七八不的變調」,至於某些字受輕化作用影響而使本調趨於模糊,則屬於「輕聲」問題,將在下一節討論。
三聲字的變調
三聲字因為有下降再上揚的音調轉折,所以是國語四調中音長最長的,如果將它的時間值也反應出來,則調值可以記為 21114。如果我們每遇到三聲字都依其原本的音長和調值唸出,必然會影響說話的流暢與協調,因此三聲字形成了國語較複雜的變調情形。
請注意:因為三聲字常有複雜的變調唸法,所以當我們用符號 "ˇ" 代表三聲調值的時候,它所代表的,其實是一種「開放性」的三聲調值,在實際的語言運用上,它可能讀作「全三聲」(214)、「半三聲」(211)、甚至輕聲化等等。換言之,雖然三聲符號 ˇ 有向上揚起的形狀,但事實上它的調值卻未必上揚,這個符號不排除任何變調的可能性。 |
1. 全三聲 (214)
單獨或詞尾、句末的三聲字,才有機會將 214 的調值完整唸出。「全三聲」也稱「全上」,在我們日常言談中並不多見,即使在語尾的三聲字,也很少真正唸全三聲。因為全三聲的時值較長,往往只有在語文教學、司儀報幕等情境下,為了特意要讓人聽得更清楚,才使用全三聲。所以當說話者在語句中使用全三聲時,聽的人會感受到這個字似乎被刻意強調,於是可能猜想說話者是否語帶玄機,因此一般人在言談中應用的機會並不多。
e.g. 小朋友,這個字唸「遠」。 請收看「大江南北」
2. 半三聲 (211)
三聲字後面接三聲以外其他聲調的字,則只唸 211 的調值。
以下我們用符號 "ˍ" 代表「半三聲」調值。
e.g. 「首」都、「閃」光、「本」人、「警」察、「宇」宙、「美」麗
這種狀況也適用於三聲字後面所接的字是三聲以外的其他聲調變讀輕聲或由三聲而來的固定輕聲字。
e.g. 「尾」巴、「伙」計、「椅」子、「你」的、「奶」奶、「姐」姐
3. ˇˇ → ˊˇ
前後兩個三聲字在一起連讀,則前一個三聲字變讀作二聲。
為什麼呢?
e.g. 「保」險、「永」遠、「冷」暖、「海」島、「友」好、「可」以、「眼」裡、「小」姐
同時,別忘了後面那個三聲字,仍然要視情況讀作全三聲(在詞尾、句末時)或半三聲(後接其他非三聲字時),甚至可能輕聲化。
4. ˇˇˇ → ˍˊˇ
多個三聲字連讀的情況下,原則上最後的那個字都會維持三聲字原有的調形。三個三聲字緊連在一起時,如果是「單雙格」詞語結構,也就是 A + ( B + C ) 的構詞,後兩個三聲字結合成一個詞語的小單位,則中間那個三聲字變讀為二聲。於是形成 ˇˊˇ 的唸法;同時,第一個三聲字仍然遵守「半三聲」的變調唸法,第三個字視情況讀作全三聲、半三聲或輕聲,結果就成了 ˍˊˇ。
e.g. 米老鼠、買雨傘、我請你、紙老虎、小兩口、蔣總統
5. ˇˇˇ → ˊˊˇ
三個緊連的三聲字,若是「雙單格」詞語結構,也就是 ( A+ B ) + C 的構詞,前兩個三聲字結合成一個詞語的小單位,則前兩個三聲字變讀為二聲。於是形成 ˊˊˇ 的唸法;同時,第三個字也會視情況讀作全三聲、半三聲或輕聲。
為什麼呢?
e.g. 鼠尾草、老鼠屎、選舉法、手寫體、水彩筆、總統府
6. 三個以上的三聲字連讀
細心體會以上各種三聲變調原則後,對於更多三聲字連讀,就可以依照那些基本原理去判斷適當的變調方式了。
e.g. 豈有此理 = 豈有˙此理 → ˊˍˊˇ
我買水彩筆 = 我買˙水彩˙筆 → ˊˍˊˊˇ
「一」、「七」、「八」、「不」的變調
傳統的國語正音課程都談到「一」、「七」、「八」、「不」的變調問題,因為早年將「七個八吋蛋糕」當中的「七」和「八」都變調讀成二聲。但現在「七」和「八」
都傾向於不再變調,而且海峽兩岸皆然,感謝主!現在我們只需談「一」和「不」的變調即可。
- 「一」和「不」的變調
|
本調 |
與後面的一、二、三聲字結合成詞語時 |
與後面的四聲(或四聲變讀的輕聲)字結合成詞語時 |
一 |
一聲 |
四聲 |
二聲 |
不 |
四聲 |
四聲 |
二聲 |
- 「一」和「不」唸四聲的例子
一天、一輪明月、一舉成名、一生不貪、一筆不茍、
不、絕不、不吃不喝、不明不白、不老不小、不堪一擊
- 「一」和「不」唸二聲的例子
一正一副、一個好人、一敗塗地、不速之客、不屑一顧
- 「一」字的本調
「一」字本調一聲(陰平)用於以下情況:
- 單獨唸一個字
- 放在詞尾、句末
- 與其他數字連用
- 作為序數,表示「第一」的意思
e.g. 以一儆百、專一、九一八、一五一十、一樓
注意分辨:
「一」段 |
ㄧ e.g. 中山路一段3號、他已經是柔道一段了 |
ㄧˊ e.g. 中山路這一段車很多、一段美好的回憶 |
「一」線 |
ㄧ e.g. 王經理請接一線電話 (Line One) |
ㄧˊ e.g. 公司這麼大,一線 (one line) 電話怎麼夠用? |
「一」連 |
ㄧ e.g. (第四營第)一連的弟兄都是英雄 |
ㄧˋ e.g. 一(整)連的兵力一連三天奮戰不懈 |
舉「一」反三 |
ㄧ |
舉一˙反三
「一」並不與其後的「反」結合成詞,所以仍讀本調。 |
背水「一」戰 |
ㄧˊ |
背水˙一戰 一知˙半解
「一」與其後的字結合成詞,所以變調。 |
「一」知半解 |
ㄧˋ |
對國語應有的認識
國語的聲調
變調
輕聲
一字多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