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守望案例 - 2

以下是 2004 年 4 月傳真至 News 98 電台的糾正函,供各位參考。

再次聲明:這是對事不對人。希望范先生能用「聞過則喜」的心態來面對。


ATTN: 范立達先生



2004/4/09下午聽您主持的節目,內容論述甚為精闢,但對於語文的運用,有以下建議,希望您能改進:

  1. 不論出身為何,既然在大眾傳播媒體上發聲,就不能沒有ㄓ、ㄔ、ㄕ。因為大眾媒體的發音,必然影響著閱聽大眾的咬字發音和語音認知。


  2. 什麼叫做驗「全邊」和驗「半邊」票?
    你可以說,驗「一半」或者「全面」驗票;也可以說,只驗「一邊」或「兩邊」都驗;但,驗「全邊」和驗「半邊」,說不通吧?!何懷碩先生謂「語文即思考」。如果媒體記者的措辭都不清不楚,一般閱聽人在長久濡染之下,如何能有清晰的思考邏輯?


  3. 聯「署」ㄕㄨˋ,不應讀作 ㄕㄨˇ。


多一點用心,您可以不再污染我們的語文環境!
謝謝!



PS. 也許您會想:「聽得懂、能溝通就好了,何必計較那麼多?語文只是溝通的工具而已。」
但從事傳播工作的人,千萬別拿這種論點來寬貸自己。語文是文化的基底,「它不僅是溝通的工具,同時也型塑我們的世界」(史丹佛大學人類學家理察可林語)。當大眾媒體的操作,潛藏著媚俗、不講究標準的取向時,這個社會就會成為民粹(populism)孳生的溫床。
西班牙20世紀最重要的智識領袖之一 Jose Ortega Y Gasset 說:「標準就是文化所依據的原則;……若缺乏我們的同伴能憑依的標準,就沒有文化;……若無法接受確定的終極的,以及任何爭論皆可參考的智識立場,就沒有文化。」(蔡英文譯) 在大眾傳播媒體上發聲的人,如果沒有這樣的覺悟和使命感,那就是社會的災難。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