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拾荒須知

強烈建議使用 IE 10 以上或 Google Chrome 瀏覽本頁面,以取得最佳效果。 

文/主述:Marvin   【關於本文


  一個嫌犯落網,在法院還沒審判之前,記者可以繪聲繪影地一口咬定案子就是他幹的嗎?某個國小的開學典禮可以吸引電視台出動採訪車用 SNG 連線報導嗎?一個姿色平庸的女子,可以被不斷地哄抬吹捧成「第一名模」嗎?有利益糾葛和感情牽扯的兩造,可以像演連續劇一樣,每天在各大新聞台的鏡頭前大秀演技嗎?如果一個人會把「用檸檬素染色而成」唸成「用檸ㄇㄨㄥˊ(móng)樹覽設額岑」,那麼他可以當國語節目主持人甚至是新聞主播嗎?


  以上的問題,對於台灣的電視媒體來說,答案都是肯定的。不要懷疑,他們真的做到了!一般民眾對於什麼黑心豬肉、黑心奶粉、黑心塑膠袋、黑心床墊等等都時時保持警覺;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我們的黑心媒體對整個社會的殺傷力,其實比什麼都更可怕。


  我有一位曾經在台北任教多年的朋友,後來去美國的某知名大學學多媒體設計,2009年他回台灣時跟我碰面。或許是他在大學裡比大多數同學更年長的關係,學校的幾位老師都和他成為無所不談的好朋友。我們不經意地聊著許多瑣事,但有一件事觸動了我的神經,而且至今仍然印象深刻:他說,學校的老師們曾經私下和他聊起對於亞洲學生的印象,例如日本學生多麼有禮貌、韓國學生多麼用功等等,而他們發現來自台灣的學生,多半都沒什麼文化,而且很自以為是。


  說實話,身為台灣人,我不能說這番話不教我感到憂心;然而,我也不能不承認,那些老外對於台灣年輕學子的描述,恐怕不但不是捕風捉影,而且還是相當冷靜、深層而正確的描述。我反覆咀嚼、玩味、辨證,發現那些老師對日、韓等國留學生的描述和我自己在海外接觸到的日、韓同學印象相符,而他們對台灣留學生的描述,跟我這些年來在台灣年輕人身上所看到的也不謀而合。真正讓我訝異的是:這個在台灣顯而易見的現象,怎麼這麼快就已經在海外留學生的身上反映出來了?──原來社會文化傾頹的速度,和孩子成長的速度都一樣驚人哪!


  讓我們嘗試用正面思考來解讀這個現象吧!所謂「自以為是」,也許倒不一定是壞事,這正顯示出我們的年輕學子們有堅強的自信啊!但比較令人擔心的是,這分信心到底從何而來?這令人不禁想起了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的名言:"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無知往往比智識更能讓人充滿自信)至於欠缺文化素養呢,可能要歸功於我們崇本務實的學校教育吧!學生們都專注在實用生活技能的養成,怎麼還有閒工夫去涉獵那些虛無空泛的人文思想呢?哲學家說的話能當飯吃嗎?莎翁的劇作能讓GPS定位更精確嗎?


  不過話說回來,除了那些對人文、藝術、哲思特別有興趣的「文藝青年」,能不怕同儕嘲諷他們是「附庸風雅」,鼓起勇氣主動接觸、學習之外,一般人到底要如何提升人文素養呢?我的一位日本朋友堤先生(Tsutsumi桑),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因為中文教學的關係,我和堤先生差不多每週都有3小時的交談,在教學過程中,我逐漸發覺他有很完整的世界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稱得上是個見識廣博的人。他的英文並不好,然而他對歐美文化的認識,卻比我所認識的任何一位台灣朋友更豐富。我開始揣測:難道他是學歷史的嗎?也許他曾經粗略讀過一部世界文明史吧!說不定堤先生年輕時也是個文藝青年吧!


  在2007年的一次課程中,我為了說明國語ㄧㄨㄩ的「ㄩ」該怎麼發音,就用法國大文豪雨果的名字做例子,沒想到堤先生聽到我說 Victor Hugo,立刻眼睛一亮,回我說:「啊,Les Misérables!」我簡直不敢相信,眼前這位外文能力有限的商業人士,不但立刻想到了雨果的代表作《悲慘世界》,而且還能不假思索地用法文發音說出來。這太神奇了!當時註1我週遭的台灣朋友,聽到 Victor Hugo 多半都不知道是誰吧!為什麼日本就可以教育出這樣的國民呢?


  經過一番打探,我才明白原來堤先生學的是工商管理,並不是什麼名校出身,更不是什麼愛讀書的人(這一點倒是可以從他的中文學習情況得到印證)。他告訴我,他小時候是個電視兒童,而且很喜歡向 NHK 電視台索取一些小冊子,他有許多事都是從電影、電視和那些小冊子中學到的。──這就對了!從娛樂中習得的才是最紮實的素養啊!難怪他能不假思索地說出 Les Misérables,這得歸功於媒體在他心中留下的深刻視聽印象啊!


  創辦柯達公司的伊士曼(George Eastman, 1854~1932)曾經說:「我們在上班時間所做的,決定我們擁有什麼;我們在下班以後所做的,決定我們是怎樣的人。」(What we do during our working hours determines what we have; what we do in our leisure hours determines what we are.)是的,不論我們從事什麼行業,不論您的職銜是什麼師、什麼長、什麼員,我們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身分──閱聽人。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和我們在休閒時光所收看、收聽的媒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經常覺得收看國內頻道的時候,就像是在撿破爛,因為打開電視機看到一百多個頻道,但其中的內容有80%是垃圾。我必須像個拾荒老人,在垃圾堆裡翻撿,尋找有用的資源。表面上琳瑯滿目的一百多個頻道,多半不是介紹美食,就是美少女,要不然就是一些所謂的「資深媒體人」口沫橫飛地傳播著他們自己未必真正瞭解的二手資訊,所以實際上能選擇的十分有限。


  不要說歐美日等先進國家了,聽一位資深導演註2說,現在連上海的電視頻道都有非常豐富的內容可供閱聽大眾選擇,有介紹世界文學名著的、介紹古典音樂和美術作品的、介紹西方文明和學術發展進程的、……,各式各樣的資訊不一而足。相較之下,我們台灣的電視媒體比較像是「資源回收業」,主要是靠垃圾賺錢啊!想想看,我們的年輕人每天都在螢光幕前拾荒,更糟的是他們多半不知道那些是垃圾,於是,偏狹淺陋的識見、低俗的趣味、扭曲的價值觀、謬誤的語法邏輯就這麼被當作養分照單全收,這樣成長的孩子能有什麼文化素養呢?


  這是個殘酷的現實,我們全台灣兩千多萬閱聽人,事實上早已淪為拾荒者。我們的媒體用垃圾餵養我們。新聞記者們習慣用大驚小怪、大呼小叫的演技刺激你的神經,用以偏概全的眼光和聳動的言語來代替媒體應有的理性報導。他們用嗜血、窺奇、湊熱鬧的心態處理新聞,使得台灣的媒體成為最容易被炒作的媒體。我們的媒體是近乎腦殘的,因此欠缺反省能力。他們常常綴詞構句不合語法、欠缺邏輯,也從不檢討;他們往往發音謬誤教人不忍卒聞,卻不曾改正;他們錯別字數不勝數,也從不查證。雖然我們偶爾也能在一鍋老鼠屎當中,找到幾位能夠認真自我要求的新聞工作者,但畢竟是鳳毛麟角。


  身處如此險惡的環境,我們要如何找到曙光呢?第一,除非萬不得已,絕不碰觸垃圾。能看 CNN、NHK 或上網接觸海外媒體的話,就不要碰國內媒體。第二,即便非碰不可,也要盡量縮減閱聽國內頻道的時間。第三,務必建構起堅強的心智防護網,濾除一切有害毒素。來自國內媒體的資訊不可盡信,要多方查證;國內媒體的發音,更不可盡信。當你聽到沈春華說「司機ㄕㄚˋ(shà)車不及」的時候,去查一下字典,會發現煞車的「煞」是一聲而不是四聲。如果國內的主播或記者某個字的發音讓你存疑,去查證一下,會發現 80%以上的機率是他們錯了,這恐怕也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吧!正因為我們生存在一個絕無僅有的凶險處境,台灣也最有希望培養出凡事存疑、凡事查證的心智,這樣的心智善於分辨真偽、能夠識破媒體的謊言、不盲從、不人云亦云,這無疑將是全世界最堅韌、最優秀的心智!


【註1】台灣大部分民眾對《悲慘世界》的認識,是來自於環球影業公司2012年開拍的同名音樂劇電影,因此2007年當時,這部作品對許多台灣朋友來說是相當陌生的。

【註2】這位導演出身中影公司,早年曾執導三台聯播的「寒流」劇集,擁有豐富的媒體工作經驗和觀察。老導演豐滿的臉龐上堆滿了慈祥的笑容說:「以前我拍『寒流』是罵共產黨的;沒想到現在他們還請我去指導他們的製片廠!」由於工作的關係,他近幾年的時間多半都待在上海,因此對當地的媒體有了相當的瞭解。


【關於幾個字詞的讀音】
小「牲」錄音時,所有字詞的讀音均盡可能遵循規範,教育部《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審訂結果與過去習慣不同者,均依最新審訂結果。愚以為:捐棄個人成見,尊重學者專家的議定結果,是理智社會一分子應有的素養。遵循規範,避免誤導大眾,更是面對麥克風的播音人員應持守的基本道德。(Cf. 一字多音問題

 ▲多麼 → 參閱《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p. 43 流水號 0503 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玩味 → 參閱《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p. 140 流水號 2025 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教學 → 參閱《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p. 90 流水號 1233 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差不多 → 參閱《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p. 55 流水號 0681 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返回  Layman's Playgr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