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真的有美感嗎?

21 世紀台灣有聲媒體的咬字發音,不論是電視、電影、廣播等大眾傳播媒體,或是公司行號的電話語音應答系統、賣場播放(俗稱「店頭帶」)的廣播系統等等,都已經到了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

有人說,近 20 年來,誠品書店將美學注入台灣的消費市場。不錯,在視覺上,台灣的大眾似乎已經有了「美」的覺醒。但在聽覺上呢?在語文上呢?經常看到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女生,一開口,沒有ㄓㄔㄕ,把 ㄦ 唸成 ㄜ,而ㄥ韻則全部唸成ㄣ韻,英文字母  G  唸成「居」。天哪!這樣的人還能稱得上是美女嗎?

我們這個弱智的社會

語文是心智的反映。一個語音白痴擅場的社會,反應出社會的總體心智在向下沈淪,大眾逐漸喪失了對語音的分辨能力,試問這樣的社會下一步將會如何發展?--恐怕是走向集體弱智的社會,這樣的社會將是卑劣政客的天堂,因為社會的整體心智根本不足以有效監督政權的運作,掌權者便可以用 流的騙術手遮天的政治操弄,獲得死無悔的愚昧民眾的扈從。

   請不要誤解:

  1. 我並不是說,如果你發音不標準,那你就是弱智、腦殘。我所說的是「社會總體心智」。(這個概念不太容易三言兩語解釋清楚,暫且不做過多的說明,請鑒諒!)


  2. 文字所代表的語音是任意的(arbitrary),這個語言學上的基本概念我完全瞭解。純粹在聽覺上來說(不涉及語音認知),ㄣ韻和ㄥ韻無分軒輊,把  G  唸成「居」也不會比較難聽,我個人對這些音也沒有特別的偏好。但如果考量權威機構所訂立的語文規範(例如教育部所頒行的標準國音),以及教育體系在我們語音認知上所建構的標準,那麼,任何一個受過教育的人,對於不合規範的「音值」(phonetic value)感到不舒服、甚至嫌惡,是再自然不過的。這是文明社會的必然現象,中外皆然。一般市井小民發音不準,對社會影響不大;但如果語文教師、播音人員、記者/主播發音不當,勢必對大眾產生誤導,扼殺兒童的語音認知能力,甚至可能影響其智能發展。


  3. 我充分理解,每一種語文都會在歷史的演進中,自然發生一些語音的變遷。例如英文 night 一字為什麼會帶有 “gh” 這兩個不發音的字母呢?因為幾個世紀以前 “gh” 是要發音的,後來這個字音改變了,但拼法照舊,於是今天留下了不發音的 “gh” 在其中。如果漢語隨時間推演而發生語音的變遷,也是正常現象,不足為奇。但今天在台灣所發生的,並不是群族語言自然演生的變異,而是劣質大眾傳播媒體形塑出來的語文環境──一個急速劣化的惡質語文環境。(如果您瞭解傳播學中的「守門人」(gatekeeper)機制,並且對照一下英美等國的大眾媒體運作,大概就能瞭解我所說的是什麼了。)


  4. 我個人對於任何語言,並不抱持任何偏見。若是台灣要辦個全民公投,廢掉現行的「國語」標準,改立閩南語、客語、台灣狗蟻,甚至是英語、法語為標準國語,都無所謂,個人願意100%支持。但重要的是:如果我們這個社會確實有一個官方訂立的標準語,那麼媒體就應該好好維護這個標準,至少不應肆無忌憚地大加破壞,造成播音/配音市場「優敗劣勝」的惡質語文環境(像現在這樣)。

簡言之,我所提出的,不是一個語言(學)的問題,而是一個大眾媒體的從業道德或傳播倫理的問題。也許更正確地說,是一個與語文相關的傳播倫理的社會問題(或教育問題)。



重要聲明
本站針對在大眾傳播媒體上發聲的錯誤音值(phonetic value)提出針砭,難免有月旦人物之嫌, 但我們是對事而不對人。盼望被批評的人,「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而提出評論者,亦莫忘畢沅在 《續資治通鑑》中所言:「若指瑕掩善,則朝無可用之人;苟隨器指任,則世無可棄之士。」 ......more

本站部分網頁尚在建構之中,請多多包涵。 若您瀏覽時發現 bug,請描述異狀並告知 OS 及 Browser 的版本,謝謝!

有少部分超連結,會以 Java Script 新開一個小視窗,在點選這些連結時,請勿 按 Shift 鍵,以免無法執行。其實本站設計時,已考慮讀者往返連結之需要,所以您在瀏覽時,毋需 按 Shift 鍵,主視窗中一定會提供充分的站內連結管道。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