駭人的媒體.神勇的閱聽人



Marvin the Meow · 駭人的媒體 · 神勇的閱聽人

文/主述:Marvin   【關於本文


  許多年前,電視新聞上曾有一則聳人聽聞的消息。只聽得記者說:「大陸一艘鐵殼船在執行海上『棄屍』作業時,與台灣漁船發生碰撞。」在震驚之餘,當時心中產生了一連串困惑:第一,光天化日之下,竟然當著其他漁民的面「棄屍」,這也太無法無天了吧!第二,殺人棄屍這種見不得人的事,好歹也把船開到四下無人的海域去幹吧!怎麼還到別的漁船旁邊去抛棄屍體?還不小心跟人家發生碰撞?就在各種疑惑浮現腦際,電視畫面也已經進到下一則新聞的剎那間,聰明的我忽然意識到:原來那是在海上查緝走私的「海上緝私」作業,不是「殺人棄屍」啊!真正「駭人聽聞」的,是記者的咬字發音啊!


  相較之下,當新冠病毒進入社區傳播的過程,聽到記者報導「社區中可能存在許多不明『橄欖園』」就讓人歡快多了!這年頭萬物皆漲,既然台灣各地可能存在許多的「橄欖園」,那麼橄欖油降價總是可以期待的吧!哈哈!


  民國七十年代,新聞寫作課堂上老師總會一而再地強調:新聞寫作一定要公正、客觀,不可將個人的偏好和政治立場帶進文稿中。被警方逮捕的人,在司法審判確定之前,只能稱為「嫌犯」或「嫌疑人」,不能一口斷定就是「罪犯」。


  曾幾何時,不知道是現在教科書改了還是社會公器也「私有化」了呢?這些年大量的新聞報導都毫不遮掩地顯露特定的政治立場;然後社會上的評論竟然說記者們在處理新聞的時候,帶有自己的政治訴求是理所當然、無可厚非的!社會新聞中講到任何嫌犯落網,也都繪聲繪影地一口咬定案子就是他幹的。這讓早年上過新聞寫作課的「老人家」簡直不敢直視啊!


  令人無法直視的何止於此呢?某些毫無營養價值的監視器畫面、行車記錄器畫面可以撐起電視新聞的大半篇幅、一個普普通通的國小開學典禮也能讓電視台用大陣仗SNG連線報導、有利益糾葛和感情牽扯的兩造能像演連續劇一樣,每天在各大新聞台的鏡頭前大秀演技。當這些都司空見慣之後,那麼,主播將「外交斡旋」唸成「外交幹旋」、「鯉魚躍龍門」唸成「鯉魚耀龍門」、 “Omicron”唸成「歐ㄇㄦ控」也就不足為奇了吧!


  打開臺灣的電視,表面上琳瑯滿目的一百多個頻道,其實內容幾乎都是不怎麼花成本的空泛粗陋之作。而其中最廉價的,大概就是一些所謂的「資深媒體人」口沫橫飛地傳播著他們自己未必真正瞭解的二手資訊。對社會文化具有強大形塑力量的有聲媒體成了毫無節操可言的惡質內容載體,還能有比這個更糟的事嗎?


  創辦柯達公司的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 1854~1932)曾說:「我們在上班時間所做的,決定我們擁有什麼;我們在下班以後所做的,決定我們是怎樣的人。」(What we do during our working hours determines what we have; what we do in our leisure hours determines what we are.)是的,不論我們從事什麼行業,不論您的職銜是什麼師、什麼長、什麼員,我們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身分——閱聽人。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和我們在休閒時光所收看、收聽的媒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臺灣早年也曾有過中規中矩的新聞業和媒體環境,但是隨著一扇扇的破窗相繼出現,到近二十年來不斷地刷新下限。轉眼間,早年的新聞業已成功「轉型」成為捕風捉影、無中生有、斷章取義、栽贓嫁禍、譁眾愚民、狗仔八卦業了!當媒體成為了「資源回收業」(主要是靠垃圾賺錢嘛!)大眾的閱聽行為其實就和在垃圾堆裡拾荒無異。最糟的就是在螢光幕前拾荒的年輕人多半不知道那些是垃圾,於是,偏狹淺陋的識見、低俗的趣味、扭曲的價值觀、謬誤的語法邏輯和錯誤百出的咬字發音就這麼被當作養分照單全收了。


  我們的媒體用垃圾餵養我們。新聞記者們習慣用大驚小怪、大呼小叫的演技刺激你的神經,用以偏概全的眼光和聳動的言語來代替媒體應有的理性報導。他們用嗜血、窺奇、湊熱鬧的心態處理新聞,使得臺灣的媒體成為最容易被炒作的媒體。如果你以為編輯臺上的主管們都想升官、發財,所以都使出洪荒之力想搞到獨家報導,那麼很抱歉,你錯了!想升官發財是真的,但為了避免踩雷,他們寧可跟隨風向,但求不要「獨漏」任何別家都有的訊息,既不想要獨家報導,更不敢有獨立的觀點和洞見。只要人云亦云、追隨風向,不當出頭鳥,就不怕意外中槍。只要看別家都報了些什麼、怎麼報,然後跟著抄,就不怕出紕漏。


現在你是不是明白了為什麼網軍「帶風向」這麼簡單?既然業內的朋友都怕「獨漏」,即便互相抄襲也無妨,那麼炒作還成問題嗎?既然大家的內容都雷同,那麼就比誰的用詞更辛辣、誰的表現更誇張咯!Bill Moyers 的那句名言 "Once you decide to titillate instead of illuminate, you create a climate of expectation that requires a higher and higher level of intensity."【註1】說的不就是這種大家競相添油加醋的作文比賽嗎?


  我們的媒體是近乎腦殘的,欠缺反省能力。他們常常綴詞構句不合語法、欠缺邏輯,也從不檢討;他們往往發音謬誤教人不忍卒聞,卻不曾改正;他們錯別字數不勝數,也從不查證。雖然偶爾也能在一鍋老鼠屎當中,找到能夠認真自我要求的媒體工作者,但終究是鳳毛麟角。既然ㄢㄤ分不清楚的人都能成為金鐘獎「最佳主持人」了,那麼發音再爛的阿貓阿狗成了主持人或是播音員,都不必太意外哈!「破窗效應」不就是這麼回事嗎?


  一個採定美式發音作為英文教學基準超過半個世紀的社會,結果電視廣告卻將 Panasonic 讀成「ㄆㄝ-ㄋㄚ-ㄙㄛnic」,Samsung 讀成「ㄙㄝㄇˋ聳」,EcoCert 竟能讀成「ㄝˇ˙ㄙㄜ」。請不要告訴我這是語言的自然演變!這反映出的,顯然是媒體從業人員恣意將特定的主觀偏好(及謬誤見解)凌駕於客觀的語言規律和規範之上,使得長久以來某些不值得取法的語言表現被媒體放大,強勢傳播,深植人心,才演成了今天這妙不可言的奇葩「境界」。


  我曾不止一次在大街小巷聽到市井小民的交談、通話,發現不少人的言談中像是承、蒙、更、正之類的韻字詞都能正確發音。然而回家打開電視,卻發現記者、主播、配音員的韻幾乎全滅;偶爾聽到一個韻讀正確了,都想站起來掌聲鼓勵了!我不禁要問:電視臺是不是都特別挑了發音不標準的人啊?發音標準的一律不能幹這行。這種「優敗劣勝」的逆淘汰環境究竟是如何煉成的?也許黑心媒體人的字典中,根本沒有「辭典」這個詞。漠視標準和規範的結果,過去立基於智識基礎的優良語言典範,就被各種媚俗反智的訛變謬讀篡位了。


  當你聽到記者說「司機ㄕㄚˋ車不及」的時候,去查一下字典,會發現煞車的「煞」應該讀一聲而不是四聲。如果國內的主播或記者某個字詞的發音讓你存疑,去查證一下,會發現七、八成以上的機率是他們錯了,這恐怕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吧!是的,我們正生存在一個絕無僅有的凶險處境,閱聽大眾正承受著黑心媒體的嚴酷考驗。不僅有各種垃圾訊息考驗著閱聽人洞悉真相的智慧;更有各式不堪入耳的病「讀」熬煉著閱聽人的語言中樞。語音認知錯亂對於我們心智的戕害,真的僅止於「語音」這一塊嗎?在人類大腦的運作中,語音是孤立於其他語言和認知功能的嗎?如果適度的音樂和舞蹈經驗能促進兒童多方面的智能發展,那麼語音錯亂混淆的成長環境,又將對智能發展造成怎樣的摧殘?再追問下去,實在很恐怖!只能說:面對無良媒體的各式病「讀」汙染,還能不加防範,無懼摧殘的閱聽人,真是太神勇了!



【註1】 Bill Moyers 是1934年出生的美國資深記者暨評論員,曾於1960年代出任白宮發言人。他的這句話:“Once you decide to titillate instead of illuminate, you create a climate of expectation that requires a higher and higher level of intensity.” 曾被收錄在《美國傳統大辭典》(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當中。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旦你決定用挑逗、撩撥來代替闡釋、說明,眾人就會期待你撩撥的力度越來越大。





返回  Layman's Playground